目前分類:媒體報導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收藏數萬件蝴蝶昆蟲標本,每月僅開放一次,6/18免費參觀。(攝影/林柏昌.台灣昆蟲生態保育協會提供)

記者謝禮仲/台北報導 

Insect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台北市立成功高中校內創設的「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館主陳維壽,今年已七十八歲高齡,對蝴蝶的熱情仍不曾稍減,全部心力投注於獨步全球的館藏標本,要建立可長可久的蝴蝶昆蟲宮殿。

  陳維壽四歲念幼稚園時,因發現樹枝上那顆「會動的花蕾」,看到蝶蛹羽化的過程開啟了他七十餘年的逐蝶人生。少年時期他瘋狂追逐四處飛舞的蝴蝶;青壯年時,更是進入深山用八米厘、十六米厘攝影機拍下台灣部分人士把原始蝴蝶資源轉化為蝴蝶經濟資源的情景。眼見當年上萬採蝶人、光一個採蝶人一天就可以捕捉十二萬隻蝴蝶的驚人紀錄,以及每年千萬隻的蝴蝶加工盛況。

  那是台灣從農轉工業社會的轉換期,慘不忍睹殘殺群蝶史實,那數億隻蝴蝶的生命卻是台灣經濟起飛基礎中的一塊基石,陳維壽記錄此一史實,拍成「大自然的舞姬」榮獲第一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陳維壽編著的「台灣區蝴蝶大圖鑑」是國人研究蝴蝶的基礎,當年碰上白色恐怖時代,書中有日文,學校人二單位找上他,問為什麼有日本字,要求去除日本味,只好改名,有的改成朋友的名字,有一種就用他太太(李嬌鸞)的名字稱為「嬌鸞小飛蝶」,絕不是為浪漫。

  中興大學植病系畢業後,陳維壽曾任北市農職校、成功高中生物科教師,他教學嚴謹,台北市長郝龍斌就曾回憶,「影響我一生最關鍵的人物就是成功高中陳維壽老師」,郝龍斌說,陳老師常要求學生上台講課程內容,逼得學生上課前不得不準備。

Insect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教育部電子報   3782009-10-01

教育部電子報陳老師

退休於台北市成功高中的陳維壽老師,畢身投入蝴蝶的研究,退休後依舊協助生態保育及昆蟲復育的工作。

     民國25年在校園灌木上,偶見了蝴蝶蛹羽化成蝴蝶的奇妙經過後,陳維壽老師一頭栽進以昆蟲為主的生態保育領域,同時畢身投入蝴蝶生態的研究。他是當今無數活耀於昆蟲界專家、學者的啟蒙老師,同時也創立了世界首創「昆蟲藝術館」。退休後,陳維壽老師仍積極協助推展生物科學教育,熱心奉獻的精神獲得教育奉獻獎的肯定。

     陳維壽老師接受採訪時,西裝外套別著一個引人注目的別針,陳老師說,這是他自己做的別針裝飾品,看起來很「硬」的昆蟲並不是雕刻品,而是他30年前在印尼新幾內亞深山抓到的「堅橡皮蟲」。陳維壽老師40年的教學生涯,服務於台北市農業職業學校以及台北市成功高中,同時在台北市成功高中服務期間,見到蝴蝶族群因為都市開墾而急速衰退到深山幽谷,因為憂心平地成為「蝴蝶的沙漠」,因此全力推展蝴蝶及投入生態保育。

Insect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紀元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灣台北採訪報導)蝴蝶達人-國寶級陳維壽老師25日在成功高中校長王登方陪同下在該校的昆蟲館蝴蝶宮做了一場精彩生動的演講,陳老師說,蝴蝶的一舉一動,都有牠的行為目標及感情。而飛行是蝴蝶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各種行為目標幾乎都用飛行來達到目的。當我們看到一隻蝴蝶飛行時,若具有蝴蝶生態基本模式的知識,就能了解牠正在做什麼,並且可以察覺到牠們的喜悅、快樂、饑餓或恐懼等情感的變化。

成功高中「第五屆濟城文藝營」25日上午熱烈展開,校方特別安排一場蝴蝶專家國寶級的陳維壽老師為同學講述台灣成為蝴蝶王國的歷史故事,陳老師表示,通常單獨個體美較低的蝴蝶,當成千上萬密聚成群體時,就會產生了不一樣的群體生態美,有時群體數量會多到令人感到讚嘆,甚至可以形成偉大的自然景觀,例如蝴蝶翠谷、紫幽蝶谷的萬蝶群舞。

 陳老師演講/大紀元 
文藝營同學聆聽陳維壽老師的演講。(攝影:李容耕/大紀元)

Insect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劉坤豪/台北報導】

 

陳維壽老師 
成功高中退休教師兼蝴蝶館館長陳維壽,一生致力於蝴蝶保育與研究工作,蝴蝶館從籌劃到成立皆為他一手包辦。(劉坤豪/攝影)
成功高中是台北市首屈一指的的明星學府,但在亮眼的升學成績下,卻鮮少有人注意到校園內一隅的蝴蝶館,它,有著媲美甚至超越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的豐富蝴蝶館藏,近四萬隻的蝴蝶標本,但礙於經費及人力,正面臨極大的困境。

 

經費不足 珍貴標本不斷流失

Insect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2009年3月29日中時電子報台北報導

位於北市立成功高中校內的昆蟲博物館已於日前擴建為「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原本兩萬隻蝴蝶標本也擴增為四萬隻、昆蟲標本展示,為全世界最大的昆蟲館。

一手創建「蝴蝶宮.昆蟲科學博物館」館長陳維壽指出,館內獨創將「傳統昆蟲博物館」、「昆蟲科學教育館」及史無前例的「昆蟲藝術館」、「蝴蝶民俗博物館」等四大具單獨屬性的昆蟲館混合為一。

他舉例,像台灣最大的蚱蜢館內展示從交配、產卵、幼蟲的一生,讓大家對其生長棲息地環境等過程,一目了然。

陳維壽表示,館內收藏多是台灣蝴蝶加工業全盛時期,所採五億隻蝴蝶中,精選保留下來的標本;現在已經無法價購是極具學術價值的無價之寶。像台灣已經絕種的大紫斑蝶及大樺斑蝶;極為稀少的異常型蝶,有世界獨一無二的「五翅怪蝶」(姬淡青斑蝶)、「雙肚蝶」(小紫斑蝶)及「具有幼蟲頭殼之成蟲蝴蝶」(黃裳鳳蝶)。日本人數年前曾出高價購買這數萬隻蝴蝶標本,都被他斷然拒絕。

InsectMuse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